6月30日早晨7點45分,河北燕郊東蔡村村民張寶軍帶著70歲的父親張大爺來到河北燕達國際醫院門診掛號處,他們掛了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劉正新的第一號。
  其實,張大爺是劉正新的老病號了,每次腸胃不舒服,都是張寶軍開車直接到朝陽醫院。這些年,張寶軍一家都在北京看病,他們手裡有朝陽醫院、協和醫院、安貞醫院、積水潭醫院等很多北京三甲醫院的就診卡。“老太太睡眠不好,就直奔協和和宣武,老爺子頭兩年剛在安貞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。”張寶軍說。
  這兩天,張大爺又感覺腸胃有些不舒服,張寶軍就給劉大夫打電話,她說朝陽醫院跟燕達國際醫院合作了。
  “這多好,在家門口就能看病。要不開車往北京跑多麻煩,每次早晨5點就得走,稍微遇上點堵車就趕不上掛號,快的半天能看完,慢的一天就都擱那了。在這兒,7點半出門都不晚。”張寶軍說。
  記者在燕郊調查發現,由於北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,有大量像張寶軍這樣住在燕郊進京看病就醫的人,北京已經被一些人稱為“全國看病中心”。
  “燕郊看病總看不好,不得不往返北京就醫”
  張寶軍今年40歲,說起為什麼一定要去北京看病,他有一大堆對燕郊當地醫療水平的不滿意。
  “燕郊的醫院老有點坑人的感覺,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,大夫就讓驗血、拍片,再加上開藥輸液,一套下來好幾百塊錢就沒有了。而去北京的三甲醫院,你得什麼病就看什麼,不用瞎檢查這檢查那的。”
  張寶軍記得最清楚的是,他30歲出頭時,有一次去燕郊人民醫院牙科拔牙。在拔牙前,大夫先給他量血壓,然後讓他去做心電圖。張寶軍特別不理解,“拔牙做什麼心電圖呀?要是歲數大的老年人或者有心臟病的人拔牙,做心電圖是怕萬一誘發心臟病,有應急準備,而年輕人身體好,根本沒有做的必要。”可是,大夫卻耷拉著臉說,“如果不做心電圖就沒法拔牙,萬一拔牙過程中心臟緊張,出現意外誰負責?”
  張寶軍一聽,“非做心電圖,那我就不瞧了”。後來,他去了北京的醫院,大夫沒讓他做心電圖,就順利把牙拔了。
  自打那次不愉快的就診經歷以後,張寶軍決定不再在燕郊的醫院看病了。張寶軍說,今天要不是朝陽醫院的劉大夫來燕郊國際醫院出門診,他是不會在燕郊任何一家醫院看病的,“真是看不了,技術確實不行”。
  住在東方御景小區的路學榮,也因為在燕郊看病總看不好,不得不往返北京就醫。
  今年年初,51歲的路學榮從山東老家來燕郊,幫著閨女帶孩子。由於帶孩子很累吃飯又不規律,沒過兩個月,路學榮就總感覺胃有點不舒服。閨女趕緊帶著母親去了燕郊人民醫院,各種化驗、檢查沒少做,中藥西藥也開了一大堆。可是,路學榮吃了以後感覺“效果不理想,不管用,藥跟病不對症”,連續看了3次以後,路學榮著急了,“上這來是幫著看外孫子,可是老難受倒給孩子們添了麻煩,心裡著急,想讓胃病快點好。”
  閨女到處托人打聽,北京哪個醫院的大夫胃病看得好,後來找到了北京醫院消化內科的專家。
  去北京醫院看病的那天,早晨5點多,女婿就開車拉著路學榮出發了。一路上,路學榮暈車暈得厲害,本來胃就不舒服的她感覺更難受了,拿著小塑料袋嘔吐了好幾次。
  幸虧路上順暢,開車1個小時40分鐘後,終於到了北京醫院。大夫給她做了胃鏡,診斷出是糜爛性胃炎,開了700多元的中藥和西藥。
  回到家,路學榮按醫囑吃了幾天藥就很見效,“都是治胃病,怎麼燕郊和北京差得這麼遠呢?”最近,路學榮準備再跑一趟北京,再開點藥,把胃病徹底給治好。
  “條件稍微好點的,都願意去北京生孩子”
  不僅看病願意去北京的醫院,就是大肚子的孕婦也願意“跨省產檢生孩子”。
  來自河北保定的張女士,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來到燕郊一所高校當老師,就在那年,她發現自己懷孕了。儘管婚房和醫保都在燕郊,但她還是選擇“不遠幾十公里”去北京婦產醫院生孩子。
  其實,燕郊也有幾家二級甲等醫院,比如燕郊二三醫院、京東中美醫院、燕郊人民醫院。
  但張女士說:“燕郊的醫療條件不太讓人放心。條件稍微好點的,都願意去北京看病生孩子。”據她瞭解,儘管學校不支持,但是很多老師都去北京生孩子,“萬一遇到緊急情況,燕郊的醫院處理不了,而北京婦產醫院的生產經驗豐富,而且名醫多”。
  從燕郊到北京“跨省產檢生子”,對於孕婦來說是個非常辛苦的歷程,“那真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間,太累了,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。”張女士說。
  每次產檢,張女士和老公都早早起床,6點準時出門排隊等著坐公交車進京。
  由於在燕郊生活的居民大多數是在北京上班的京漂族,每天早上6點前後,是乘客最為集中的時候,經常等好幾趟車才能擠上去。“沒辦法,必須得趕早,否則掛不上產檢的號。”
  懷孕月份小的時候還好說,等到月份大了,張女士挺著大肚子,擠上車都很費勁。車上的人非常多,張女士在老公的保護下,擠到售票員附近,請她幫忙找個好心人讓個座位。
  冬天的時候,人們都穿得很厚實,車廂里就顯得更加擁擠。張女士穿著羽絨服、圍著大圍巾、挺著大肚子,坐在狹小的座位上,一路上車廂內的空氣污濁,張女士感覺喘氣都不那麼順暢。
  接下來,就是在醫院的一場“戰鬥”,排隊掛號、排隊檢查。
  “7點半到醫院,基本已經掛不上上午的號,就只能掛下午的號,有時候實在掛不上號就買黃牛號。”張女士記得,每次產檢完最快都要到下午三四點,有時甚至更晚,一天就都耗在醫院里。
  產檢完,再跟老公一起趕下班晚高峰,擠車回到燕郊的家裡。
  “來回跑實在太累了,只要感覺孩子沒問題,我就把複查的時間周期拉長。”張女士說,到了臨產前的一兩個月,醫院要求兩星期去一次、一星期去一次,她就把一星期拉長到10天去一次,兩星期拉長到3個星期去一次。
  到了臨近分娩的日期,張女士的孩子老是沒有動靜,來來回回去醫院檢查了3次。“路上太折騰,大肚子挺著太難受。”已經過了預產期9天,張女士決定,“不再來回跑了,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”。
  醫生給她打了5個小時的催產素,孩子還是沒有動靜,醫生鼓勵她說,“順產的條件非常好,一定要自己生”,但是,張女士一路上跑得太累了,實在沒有力氣等著自己生,在她的強烈要求下,剖腹產生了一個大胖小子。
  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,張女士說:“一輩子就生一次孩子,再苦再累也得去北京生,圖的就是放心!”
  “小孩看病要麼去燕郊口碑好的小診所,要麼就奔北京”
  在燕郊採訪過程中,記者還發現一個現象,很多有小孩的年輕人寧願選擇帶孩子在燕郊口碑好的小診所看病,也不願意去燕郊人民醫院和三河市兒童醫院看病,如果病情嚴重就直奔北京的醫院。
  7月1日早晨8點多,記者來到燕郊人民醫院兒科。在醫院大門外的專家介紹櫥窗里,有位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的副主任,被聘為燕郊人民醫院的兒科專家。記者來到位於二樓東側的兒科門診,僅有三四位家長帶著孩子去看病。一位來看病的家長說,孩子咳嗽好幾天都沒好,帶孩子來醫院輸點液。當記者問起是否知道有北京的專家來出門診時,該家長表示不知道,她說,“如果嚴重了就去北京了”。
  記者又來到三河市兒童醫院,在一樓掛號大廳,有3位從北京的醫院退休的醫生在出門診,他們作為門診專家,掛號費為10元和20元不等。在一層西側的專家門診大廳,約有30多名小朋友在等著看病。
  緊接著,記者又來到燕郊一家口碑較好的小診所“張梅衛生室”。來看病的李女士說,來這看病的人很多,這家小診所每天早上8點開門,7點半就開始排隊了,因為一天就發60個號,所以得早點來。大夫是中醫,號脈號得準,特別是兒科看得好,一般小孩鬧小毛病吃點中藥就好了,花錢少還管用,“來這看病的全是一個看好了介紹另一個來的”。
  家住東方御景小區的宋先生的孩子前幾天感冒了,他沒有帶孩子去三河市兒童醫院,而是直奔“曹月平診所”。
  “小孩普通感冒上火,開點藥、打兩天針就好了,小病就就近了。”宋先生說,很多鄰居都反映三河市兒童醫院的醫療質量不行,雖然也有北京的專家出門診,但是如果掛不上專家號,基本都看不好,所以,他從來沒帶孩子去過那。“口碑好的私人小診所很火爆,每次看病都要排隊。這些小診所都開業10多年了,口碑已經傳開了。雖然是自費,但是並不貴,打針五塊八塊,再開一點中藥,也就十幾塊或幾十塊錢,一般人都能接受。”
  “要是孩子發燒老不好,肯定就去北京了,不會去燕郊的醫院,怕給耽誤了。”宋先生說。
  家住天洋城小區、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白領劉女士,對燕郊的醫療資源非常擔憂,“燕郊沒有資質好的醫院,大人在燕郊看病都不放心,小孩就更沒法在燕郊看病了”。
  劉女士的孩子現在1歲6個月,目前在四川閬中老家由父母帶著。“老家門口就有一家三甲醫院,那家醫院的歷史有100多年,在整個地區都非常有名,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的,在家門口就能解決。”
  今年下半年,劉女士的父母就要帶著孩子從老家回來了,“在燕郊孩子要是生個病,還得大老遠去北京看病,現在想想就擔心。”劉女士說,自己家有車還好,如果沒車,萬一孩子晚上不舒服需要去醫院看病就會特別麻煩,打車不好打,公交車也沒了,想想就頭疼。
  “小孩得小病能在口碑好的小診所處理就處理,要是看不了肯定選擇去北京的醫院,絕不會考慮去燕郊的醫院。”劉女士說。  (原標題:走,到北京看病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p95zprz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